《曾經歲月》李偉宗——一部台灣60年代竹師範附小的台灣,亞太,美國成長歷程
台灣竹師附小,到美國南加大,
20世紀60年代中至21世紀初,
跨越台灣、美國、中國、亞太,
人生旅途,事業生涯,心思意念,靈路歷程……,
本書見證一位台灣文青的生命奮鬥故事,也記錄了60年代台灣竹師附小,相關人物後來發展歷程與時空代景下的大事記。
黃碧端 序 /文青的生命史
偉宗的《曾經歲月》可以說是一個六〇年代「文青」的生命史。認識偉宗已經是五十多年前的事,當時剛從台大電機系畢業的偉宗就是個文青,我剛要進台大。我們因為文章都發表在當時的《中央副刊》版面上而有些聯繫。隨後偉宗服完兵役出國念書,彼此也就失去了音信。沒有想到的是,四十多年後,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了偉宗輾轉捎來的電子信——他退了休,開始找尋散在各處的失聯老友,而且用他的電機專長架了一個網站,替一些朋友們把網路上找到的平生資料整理建檔。我當時正要從台南藝術大學的的校長職務卸任退休,偉宗把他搜集到跟我相關的資訊編成的網站,送給我作為退休禮物。說實話,這對任何人都該是一個喜出望外的禮物,即使幾年後臉書問世,也具備了為個人保存網上資料的功能,但偉宗這個經過分門別類、現在依然有時增補新訊息的網頁,仍常是我想不起某些資料時的救星!
不久之後,偉宗跟太太菊齡在他們到世界各地遨遊途中回到臺灣,我們在台北終於又相見,那是2006 年,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溫婉可親的菊齡,沒想到數年後菊齡因心血管疾病猝逝,那一面也成了最後一面。
可是除此以外,漫長的歲月中,我只約略知道偉宗退休前一直在他的電機領域工作,其餘是空白的。從那時到現在,又已經十多年過去,最近忽然收到偉宗的信,說他要出書,希望我給他寫一個序。快六十年的老友,我當然樂於應命。而因為要寫序,我有機會先讀了他的新書內容,除了填充了我不知道的,偉宗的生命經歷,我也更感覺到,這不止是「一本書」而已,它是一本非常誠懇的生命史。
所以會是「生命史」,是因為偉宗這個文青,隨時都在為自己作紀錄。他求學的時候的老師、校長,他的父母、手足,他出國念書、旅行的見聞,他對同學、同事、朋友,甚至偶然遇到的小人物……的觀察和感想。他其實不是在創作而是在紀錄,一個勤快、誠懇、文字簡潔樸實而又有自己風格的紀錄者。他紀錄的時代和生命,我們這一輩很多人都多少有類似經驗,但少有人這麼鉅細靡遺,這麼不矯飾不做作地紀錄。
偉宗的文字平實誠懇,但自有魅力,也時時顯現巧思。但是最難得的是,他這麼真摯地把生命中的許多細節許多想法如實寫下來。我們雖然不像上一代飽經戰亂,但是我們的生命的曲折,也是我們的下一代所難以了解,甚至相當陌生的。如果年輕一代也有機會看看偉宗這本《曾經歲月》,可以補足很多歷史課本難以觸及的時代悲歡。
書中我特別覺得,他所寫菊齡的母親在1981 年回到大陸去探親的一系列文章,可以說是非常珍貴的史料。那個時間點中國剛從慘烈的文革走出來,仍極度貧困,也仍在相當高壓的管制下。透過老太太的見聞,偉宗清楚地作了後文革第一時間的庶民紀錄。那時台灣的人還不能赴大陸,回去的都是從海外,但回去的人少有能像黃老太太那樣,花相當長的時間,實地住在不同地區的親人家中,體會他們的生活和思想,不帶成見也不矯飾,甚至於也不強作同情地留下紀錄,……這系列是《曾經歲月》全書最長的篇章,偉宗也在幾十年後,大陸又經過天翻地覆的改革,從當年一窮二白的落後,銳變成富強進步、全世界一方面刮目相看,二方面開始警戒、甚至產生敵意的國家。這樣的快速而強烈的對比,是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當中都不曾發生的,偉宗對於當時的記述,在幾十年後一一注明前後的對比。這幾乎有一點寫史的存心了。
我相信,《曾經歲月》值得很多同代人從閱讀中看見自己走過的路,也值得很多年輕一代,從中讀到他/ 她們的長輩如何從離亂艱困的上一代,苦樂交織地走出自己的人生,交棒給下一代。
本書作者簡介:李偉宗先生(William W. Lee),字世橋。
畢業於台灣的竹師附小、新竹中學、台灣大學工學院電機系(學士)、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研究院電機系(碩士),並曾在南加大隸業一些博士相關課程。
雖學電機、電子、電腦工程,且畢生事業生涯都在電子、電腦相關的高科技領域,但自幼喜好文學、音樂。年輕及中年時期常投稿至台灣的中央日報及美國的世界日報等報紙的副刊。
作者從60年代竹師附小,到美國南加大博士肄業,跨越20世紀中至21世紀初,跨台灣、美國、中國、亞太,一位平凡人的人生旅途、事業生涯、心思意念、靈路歷程。
書中56篇或長(長到一篇文章可以成為一本書)或短(短到不滿一頁)的文章描述每一段曾經歲月、人生階段中的人、事、物、情、信、念,包括學習途程(小學、中學、大學、研究院)、事業生涯(菜鳥工程師到創業公司CEO)、留學生涯(離鄉背景、打拼學業)、情感(愛情、親情、友情)、慢跑人生、懷念故人寵物(亡妻、朋友、同學、同事、愛狗)、旅遊記錄、特殊事件、基督信仰等。
平凡人的曾經歲月或能激起共鳴、分享經驗、提供戒鑑、引人歸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