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請找博客思出版社
投稿信箱:bookspctv@gmail.com
出書專線:8862-23311675 出書聯絡人:張加君
博客思出版社官網:http://bookstv.com.tw/

目前分類:女性研究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個時時想逃家的女人,是妳嗎?


一百年前,有個記者問孫中山:「你生命中的最愛是什麼?」

「是女人」。這位國父的坦誠表述,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天地、陰陽、正負、生死、醜美、善惡似乎都能在男女之間撲朔迷離的關係中得到應驗,我們用婚姻、道德、家庭、社會維繫著看得見的人際關係,而一種看不見的情愫,像空氣、陽光一樣飄散在我們周圍,我們孤獨地默默承受,我們欣喜地暗暗流淚,我們尋找靈魂呼應的一絲感動,不為人知,但卻永恆。這種東西,叫做「愛」太濫,叫做「情感」太酸,叫做「情慾」太俗。「心」字旁加一個青年的「青」,此心常青,那是什麼呢?是介於愛與慾之間的「思緒」,從人出生之日起,它就開始發生作用,直到生命的結束。如果你有愛,說明你還有顆年輕的心,如果你有慾,說明你還活著。

男人和女人組成我們這個奇妙的世界,愛慾情仇,斗轉星移,世上所有美妙,神奇;罪惡,毀滅;似乎又都源於兩性之間某種奇異的關係,這個女人與這個男人在一起可能會幸福無比,與另一個男人在一起也許就痛苦萬分;更要命的是沒有人能清醒地判斷出哪一個人是自己的最愛;更沒有多少人能贏得、能感受全身心的愛。虛偽、冷漠、自私、偏執、麻木……我們對每天要面對的情感知之甚少,甚至忽略不記。最美麗的時刻是愛著一個人,最幸福的時刻是與愛著的人分享成功的喜悅,我總是在捫心自問,在我三十八歲的生命中,有多少這樣美好的時光呢?夢中的情人與生活中的丈夫、妻子,心中的遠景與現實的煩瑣庸常;物慾、精神;污濁、清純;卑鄙、高尚;庸俗、聖潔;死亡、永恆……如同愛與慾一般纏繞在一起,迷惑著可憐的人們、幸福的人們、渾然不覺或清醒苦痛的人們,他們探索著、前行著、懷疑、迷惑著……如果有愛,你還有顆年輕的心,如果有慾,你還活著。

#女性創作 #

認識我現在的丈夫是我二十二歲的時候,一年後我們結婚並有了孩子。婚姻是在該結婚的時候找一個合法的終生伴侶,於是一個人就變成了兩個人,兩個人就變成了三個人,幾個人形成的家就變成了社會的一個單元。人與人最隱秘、最基本的關係,大概就是家庭關係、夫妻關係了。每個人都必須在婚姻家庭中了此寂寞平淡的一生,而婚姻之外的無功利、無意識的情感呼應才是人心嚮往的永恆情愫。

小說家感興趣「愛情」,政治家關注名譽,商人在乎利益。但每個人都逃脫不了靈魂中最隱秘的誘惑,尋找另一個傾心愛著的、足以戰勝孤獨的自己。結婚前的愛情只能是荷爾蒙在起作用的結果,而結了婚以後,你們相敬如賓、度日如年、平淡無奇也好;風雲變幻、同甘共苦、幾經考驗也好,親情讓你們無法分離,可你的心卻被另一個人緊緊牽扯著,你欲愛不成,欲罷不能,你痛苦而巧妙地維持著生存,又抗拒著命運。這時候你懂得了什麼才是最合理的情愛關係,可是你已失去了愛的機緣。

社會賦予你的對家庭的責任和義務,更多的時候不是出於自覺自願的愛,而是你為當初的衝動和幻想所付出的代價。

 

美國華人女企業家、作家陳瑜在《30歲前不要結婚》這本書中,這樣寫道:社會教導我們說人無完人,所以我們得降低標準,隨遇而安。我們應當迅速行動,早早結婚,保險起見,以免我們再也碰不到更佳人選。但是,婚姻不應當是一個保險計畫。再沒有什麼比一個充滿無愛婚姻與婚外戀的社會令人更沮喪,令我們的生活岌岌可危了。

而當我們降低求偶標準,我們將再次向下一代強化這一觀念:世上無愛情。

 

如果人生還會有選擇的話,我寧願選擇身心合一的愛情,把「圍城」拆掉,進出自由,盡可能多地感受生活,感受激情,感受愛。我夢想著,在四十歲或五十歲時,與另一個孤獨、激情的人相遇,我們有各自的房間,各自的朋友圈子和事業追求,相遇是機緣,相知卻源於心靈的互動,源於對自由與愛的深刻理解和超然境界。爐火純青的感情與相濡以沫的情致,令人欣慰而安寧。婚姻不再作為一種形式存在,兩情相悅獲得了真正的自由。這時的愛與年齡、地域、時間、金錢、性別無關,或者說已超越了這一切世俗的羈絆,真正達到了獨立自由,兩情相悅的狀態。

文章標籤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洪荒女力還在問:地獄到底有多苦?《女問千秋》這樣說

女問千秋.jpg

 

「漢譯藏經女部彙編」:佛陀時代十二名女子生命的悉達多

 

 

 

《女問千秋》這本書的作者蔡淑慧,寫了這本五百多頁的著作,是從佛教從古到今,第一本彙編大藏經經本中,整理出十二名佛陀時期佛教女性三生文本。

 

作者用文學的角度以"問"開始,書寫千秋以來,「洪荒女力」的「千古大哉問」,

 

首先,以願生生世世為母親的摩耶夫人發問:

 

地獄到底有多苦?如果你已經在天堂了,幸福的人還需要努力什麼?幸福會一直在嗎?

 

再次,我是眾生的媽媽的大愛道比丘尼,問:

 

為什麼女人不能出家?

 

接著,死生雖異性長存的勝鬘夫人,問著:

 

為什麼佛陀這麼的有智慧,我也能做到跟祂一樣嗎?

 

慚愧情人遠相訪的耶輸陀羅比丘尼,問著:

 

為什麼不跟我溝通就拋棄我,還要來跟我搶孩子?

 

幸福離我很近的毘舍佉優婆夷,問著:

 

我是所有人眼裡最完美的女人,可以影響丈夫、

 

可以改變公婆,所有女性在家中的角色我都做得很好,還可以幫助丈夫在職場的工作,在宗教僧團當中也能擔任護法角色。為什麼我最愛的孫子、孫女會比我先離世呢?

 

其實我沒有那麼壞的玉耶女優婆夷,問著:

 

我最愛我自己難道不可以嗎?

 

佛陀和丈夫之間的末利夫人,問著:

 

夫婦之間精神跟肉體難道不能兩全嗎?

 

如果人間天上可以重逢的韋提希夫人問著:

 

生下這個孩子有多麼的不容易,只因為不對盤,命中相剋,就要把他扔了嗎?生一個孩子你知道對我來講有多麼不容易嗎?

 

浴火鳳凰死裡生的蓮華色比丘尼,問著:

 

如果你的母親、你的女兒跟你共同擁有一個丈夫,你會怎麼辦?

 

原來我也曾經這樣的微妙比丘尼,問著:

 

就因為我的前生做了太過分的錯事,今生要用這麼殘酷的方法懲罰我嗎?真的是自作自受嗎?

 

美麗是不是罪的妙賢比丘尼,問著:

 

美麗真的是罪惡嗎?為什麼會遇見不善良?

 

勇敢爭取我的愛的性比丘尼(摩登伽女)問著:

 

從以前到現在,從過去生到今生,我都愛得死去活來、渾然忘我,今生重逢了,我為什麼不能使一點手段爭取你?

 

 

 

以上作者鋪陳佛陀影響十二名佛教女性的生命故事。

 

作者再大膽以心理學的方便法軸線,創造「黑白猜黑白想」之非傳統章節,試模擬現代人情緒樣貌,時空連結的內心小劇場。

 

您一定會驚喜發現,能解決女性在人生各種角色扮演上,遭逢的疑難雜症的智慧佛法,該書書寫同時在文學角度裡的精采。特別是心理學創新內心劇場接地氣的「如是問答」及「發現新思維」篇章,對信仰者及好奇者,將有機會更了解彼此。

 

如果您是研究者,這本書已用心列表整理好的「漢譯藏經女部彙編」,期待來者接棒研究,讓它臻善增上。

 

這本書為了方便大眾閱讀,由朱顏志工團隊合作,另外編譯〈女問千秋〉中英文流通版,連結古今書寫的We'll Always Be ConnectedSiddhārtha in Twelve Women’s Lives〈十二名女子生命裡的悉達多〉,包含「自白」、「你也可以這麼想」等敘事設計,作者送給有緣想探求智慧的讀者。

 

本書對擅長說故事的佛陀,成長於很愛說故事的印度,因此漫長的佛教敘事文學記錄,對女性說的話體現了佛陀對女性的關懷,對時空的詮釋(過去、現在、未來的超驗觀點),提供思惟釐清,及具體的行為技術,以達到療癒效果。

 

對當時說故事的女人們,她們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演自己的劇本。而這個劇本,在兩千年後身為女性的作者,將文獻文字紀錄,以文學有意識的結構安排,的「建構、解構、再建構」的方式,組合史料情節文本,重構成以「我」為第一人稱方式敘述的生命文本。

 

作者心心念想的是,女人久來迷失在重複的劇碼裡,找不到答案,仍在紅塵裡翻滾,若能因出版這本著作,以如此仿人生情境文字,明白這些古代女子,是由學習佛法的智慧,找到方法而改變了心性與命運。對照仍然煩惱的自己,願意開啟心門,聞思修增長智慧,本書出版初衷即如斯如是。

 

作者認為獲益最多的部分,是開始誠懇的發現自我、挖掘深層的存在,在現象及情緒的糾纏裡,試著自我療癒並翻轉。作者並開始喜歡今生是個女人,並且體會孕育的高貴,藉由過去女性生命文本裡的種種掙扎,印證了自己成長經驗裡的辛酸,相信這般。學習無關男女,人人皆如是。

 

作者在新書發表會書畫展介紹時和與談人王浩一,書畫展書寫鑑真大和尚詩云: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As mountains and rivers in every land are so different, 

 

We still see the only moon, and feel the same breeze wherever we stay

 

I place my hope to all my dears, 

 

Be together, we will always be connected

文章標籤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