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和作者

   

    出版社的功能是出書,而作者是提供稿子給出版社出書的人,這二者的關係其實是互相依存的。

 

 作者的作品因有出版社的通路傳播,所以思想可以傳達四方,讓海畔的逐臭之人也能找到和作者相同看法的人,如此看法相同的人產生共鳴,進而達到思想相互激盪的功能,也許因此傳佈了知識,也許因此產生了新思潮。由此看來,這二者是相互共生的。


  但是,其實作者的思想製作成書以後,出版社其實是在販售作者的思想,作者的思想到底有沒有人買,值不值錢,這就是非常嚴苛的課題了。怎樣的作品可以賣到好價錢,這對出版社來說是個沈重的選擇,因為只要判斷錯誤,賠錢是很正常的事。

  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貼錢生意誰要做?出版社也不是慈善機構,除非爸爸有很多錢,不然出版社又如何能一直賠下去來幫作者出書呢?凡事都有真相,出版社也只能依於稿子的真相,給予作者應有的出版版稅。

  哈,這麼簡單的道理,卻不是能和每位作者都說清楚的。因為常常作者會以為出版社有意刁難,或者以為出版社想坑人,而尤其嚴重的是,作者對自己的作品時常自我感覺良好,總以為自己的兒子最好,自己的作品天下無敵。

  但凡在書的市場裡,又有多少名家出現,這似乎可以說明,要成為一位名作家並不容易。


 

arrow
arrow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