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孤軍浪裡的細沙,為亞細亞的孤兒,孤軍西盟軍區血淚十年寫書

孤軍浪濤裡的細沙_bc.jpg

孤軍浪濤裡的細沙_bf.jpg


孤軍浪裡的細沙

《孤軍浪濤裡的細沙》–為亞細亞的孤兒..在孤軍西盟軍區的十年血淚出書孤軍浪濤裡的細沙–為亞細亞的孤兒..在孤軍西盟軍區的十年血淚出書

愛國,埋沒了誰的青春!那一群亞細亞的孤兒們,還有誰記得他們?    滇邊孤軍史不容遺忘    翁衍慶 
  在滇緬邊區叢山峻嶺的蠻荒世界裡,曾有一支十分活躍的游擊部隊在活動著。這支部隊是在抗日時期,除了肩負抗日戰鬥外,也不時與擾亂抗日戰役的共軍作戰,是一支反共抗俄的國家忠堅隊伍。大陸淪陷後,部分國軍自雲南撤退至滇緬邊界從事反攻任務,屢次給於共軍重創。對中共西南邊境構成嚴重威脅。終於在中共向緬甸政府施壓,緬甸政府又向聯合國控訴下,迫於國際壓力,中央政府無奈中,只得先後於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六一年,兩次自滇緬邊界撤軍至台灣。 

  滇緬邊界第二次撤軍(國雷演習)時,除了不願撤台自願留在泰緬邊境,自謀生活的三、五兩軍外,尚有一支遠處於滇緬邊界在營盤街的游擊部隊,因路途遙遠,無法及時南下泰國邊境撤退,只得繼續留在滇緬邊區,自謀發展。這支部隊即是本書主角-西盟軍區馬俊國將軍的隊伍,後改稱為「滇西行動縱隊」。這支隊伍在缺乏政府有效支援下,仍然堅持不解散,繼續從事著反共復國的游擊戰爭,而且戰積輝煌。

   一九六零年緬甸發生軍事政變,實行共產黨專政,奪得政權的軍政府開始排外僑人民,查封外僑資產和封閉外文學校。一九六四年,一批僑居緬甸的華僑青年,在面臨失學、失業內心又存著反共的情形下,決心報效祖國,毅然投筆從戎,奔向滇緬邊區,投效西盟軍區。由於人數眾多,而且知識程度又高,馬俊國將軍特別將他們編成一隊獨立教導團隊,由學生中的青年領袖尹載福先生擔任團長,楊國光先生擔任副團長,受訓結業後,立即向著滇邊國界線推進。

   馬部因有了這一支生力軍,戰力增強。從此,該部對中共的游擊作戰,將近百分之八十,都由教導團隊執行,因此犧牲也大。但是對國家的貢獻,則非遠在台灣處在昇平世界的國軍可以比擬的,他們堪稱為孤軍中的孤軍。

   一九六七年,中央政府再次重建滇邊游擊武力-光武部隊。共編有四個大隊,馬部納編為第三大隊,教導團編為第一中隊,才恢復了中央政府的補給。


   但是因為馬俊國將軍不希望光武部隊總指揮干預其部隊人事,所以這批華僑青年,錯失了接受更好培訓和發展的機會,令人不勝欷歔。


   這批華僑青年男女都有,他們投奔國軍游擊部隊,不為名不求利,將他們最青春美好的歲月,甚至生命都貢獻了給國家。他們日夜與蠻荒共存、與野獸共舞,秣馬利兵、效命疆場,赤膽忠心應載青史。

   本書作者楊淑芬小姐,就是一九六四年投效西盟軍區的一員。當時一同從軍的華僑女青年人數頗多,教導團還成立了一個女生隊,負責政工工作,對部隊士氣激勵甚大,她們在行軍或學習時,在政務工作時,表現的耐力、毅力和勇敢,絲毫不輸給男生們,確實是一批巾幗英雄。

   筆者有幸在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四年,曾任職光武部隊第一大隊,得有機會數度與第三大隊併肩作戰,或長途行軍。在一九七二年時,還曾處理過尹、楊兩位第一中隊脫離三大隊的事務。因而認識了不少這批從軍的華僑青年,並建立了深厚感情。即使在數十年後的今天,仍保持聯繫,這種感情是終身不渝的。


   二零零零年筆者自軍旅退休,立志要把滇邊孤軍奮戰血淚史留下文史紀錄,絕不能任由它埋葬在歷史的灰燼裡。故與當年同袍合編出版了一本「滇邊工作回憶錄」,和一冊「滇邊風雲錄」畫冊。後來中央研究院覃怡輝編寫了一本「金三角國軍血淚史」,尹載福先生更將親身經歷出版了一本「異域英雄淚」。香港鳳凰衛視台還曾為此製做了兩輯專輯,向國際播放,獲得極佳回响反應。楊淑芬小姐大著「孤軍浪濤裡的細沙」一書的出版,把滇邊孤軍歷史更補充得幾近完美。出書是楊小姐把她的幾位戰友們親身經歷的血、汗、淚的史詩,忠實的呈現在國人的眼前。筆者對楊小姐的苦新造詣,由衷敬佩。她這本巨著何止是細沙,根本是波濤中的巨石磐岩,不隨波而流,屹立浪中,獨立不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灣博客思出版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